孩子需要安全感 

孩子需要安全感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不少父母見到聰明伶俐的孩子不免有些羨慕,其實這些可以從後天教育著手。譬如一對雙胞胎,他們擁有相同的基因,照理說,他們的大腦結構一樣,大腦的反應應該一樣才對,但是卻不盡然,這是後天經驗不同所造成的,由此確認後天經驗是教養著力的地方。可是父母該注意些什麼呢?要給孩子安全感。該怎麼給?當孩子需要父母時,父母在他身邊;當孩子需要解決問題時,父母能幫他出主意。


1956
年時有一個令人動容的實驗:研究人員把小猴子和母猴隔離,同時給小猴子一個有奶瓶的鐵絲網媽媽,以及一個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結果發現:小猴子所有時間都趴在絨布媽媽身上,只在肚子餓的時候才過去找奶瓶,但在過去的時候,一隻腳仍搭著絨布媽媽的身體。由此可見小猴子非常需要安全感。


這隻小猴子長大以後,牠的行為表現非常不正常,不時地坐在角落,兩手抱著頭一直搖,就好像自閉症孩子不正常時候的模樣。而牠的情欲發展也不正常,最重要的是無法正常交配,研究人員用人工授精方式令其懷孕,牠卻把生出來的小猴子虐待至死。這是受虐兒長大後容易變成施虐者的很大警惕,也是公權力一定要介入家暴的原因,否則10 後整個社會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睡眠可以溫故知新

睡眠和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一天只能睡5小時,累了就該先睡,從12點睡到5點,不要開夜車。從1點到6點開夜車學的東西沒辦法吸收,人很累的時候,有讀沒有進,無法吸收。睡眠約90分鐘一個循環(嬰兒是60分鐘),每個循環中分成4個階段,每到第4階段時,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血清張素及正腎上腺素。生長激素能幫忙長高,因此臺語中「一暝大一寸」的說法是正確的。生長激素會修補受損的身體細胞,這是不舒服時睡一覺可以改善許多的原因。


每個人睡眠時一定會做夢,會在夢中把白天發生的事拿出來整理,而且在夢中去蕪存菁,溫故知新。之前以色列士兵做過一個睡眠實驗,發現睡過一晚的士兵較能記住前一天看到的生字。另一個以大學生做實驗,發現睡過一晚的學生較能解開前一天的難解習題。


德國化學家柯庫爾(Friedrich August Kekule)在夢中見到一隻蛇咬住尾巴,因而發現苯分子是環狀結構,在此之前,化學界認為所有分子的原子都是以直線連結的。1936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羅伊(Otto Loewi)發現在神經間傳遞的化學物質乙醯膽鹼,這個發現與他在睡眠狀態中寫下的資料有關。


如果一個人連續5天不做夢,有可能在第6天夢到一腳踩空的夢境。這是因為肌肉是5~10分鐘慢慢放鬆,如果做夢時肌肉沒有放鬆,會讓人起來夢遊。為了避免夢遊,大腦會下放鬆的指令,這時候就有突然在樓梯上一腳踩空,而有蹬下去的感覺,這時肌肉張力就消失了。

至於「鬼壓床」經驗則與大腦有關。睡覺時是在保存體力,呼吸、心跳減慢,當進入第4階段睡眠時,肌肉已經完全放鬆,一切靜止。然而大腦有時會突然醒過來,因為肌肉張力還是鬆的,就會覺得呼吸不過來。這時以前聽到的恐怖故事全都想起來,感覺有鬼壓在身上,很恐怖,想尖叫,一旦叫出來,表示肌肉張力回來了,眼睛張開,原來沒有鬼,只是自己嚇自己。


真正睡著做的夢是不會記得的,只有快天亮時做的夢才會記得。我們平常看的、接觸的東西很多,做夢時會隨機兜在一起,雖然不知道夢代表什麼意思,但會選擇性地記住想記的夢。譬如:只記得與男朋友心有靈犀一點通,但有多少次「不通」的經驗都已忘記。有時夢到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飯、準備上班,突然發現自己還在床上,眼看上班就要來不及了。這是做夢時活化動感回路的緣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s2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