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大腦 激發創造力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侏羅紀公園》之所以暢銷,是因為作者擁有豐富的生物科技背景。廣泛的閱讀打開視野,提供想像力基地,刺激神經,吸取更多知識。腦袋不但愈用愈靈光,還能避免阿茲海默症。

閱讀不只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門,讓你就自己的時間、步調,在裡面遨遊,同時還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

許多醫學研究都發現,人的大腦是愈用愈靈光。從大腦切片可以看到,愈常動腦的人,神經纖維之間的聯結愈濃密,觸類旁通的機會也愈高。

義大利的研究報告就發現,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只要讀過五年書(連小學都還沒畢業),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與同齡文盲之比是一比十四,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台灣也有類似的報告,一九八九年榮總曾經抽樣檢查全省八個地區五三○○名四十一歲以上的榮民,結果發現,沒有受教育者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受教育者的兩倍。

大腦的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經常運用大腦的人神經比較不易退化,因此閱讀對大腦有保護作用。


促進大腦神經迴路活化

每個人在接受外界刺激時,都會激發一連串大腦神經迴路的活動,但是閱讀時,神經迴路活化的程度比看電視時來得深。原因之一在於,閱讀時,我們會主動搜索訊息,遇到語意不明、模稜兩可的詞彙(例如「打手」這個詞,究竟是把「打」當動詞,指的是打別人的手,還是把兩個字合而為名詞,指的是黑道的打手),我們的眼睛會立刻回歸到前面讀過的句子,去尋找文意脈絡,來解讀這個雙意詞在文中真正的含意。因此,閱讀時,我們的大腦其實在不斷地進行深層分析。

而且閱讀是主動的訊息獲取歷程。閱讀的速度會依個人程度而有所不同。過去的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在主動的訊息獲取歷程中,神經活化的程度比較高。但是看電視、電影則是被動接受訊息的歷程,雖然在同一段時間內,銀幕上所包含的訊息多於單純的文字,但是我們的眼睛無法主動控制畫面呈現的時間,只能被動接受。

所以,如果要促進孩童的神經發展,應該鼓勵他們多閱讀,少看電視。

為了了解閱讀的主動獲取訊息與看電視的被動接受訊息兩種歷程的差異,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請國中老師觀看Discovery頻道的節目,並在看完之後,上台講述內容,結果發現許多老師看了三遍,仍然無法完整表達所看到的內容;但如果讀的是文字腳本,他們卻讀了一遍之後,就有辦法上台講述。

 

背景知識的重要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背景知識扮演了重要角色。背景知識強的人在同等時間內所吸引到的知識,比沒有背景知識的人多了很多。原因是我們的訊息處理歷程是「從上而下」及「由下而上」兩者同時進行的交互作用歷程,從上而下的歷程會依據由下而上歷程送上來外界刺激的特質,如顏色、形狀等,再從背景知識中抽取符合這些條件的東西出來,形成初步假設。初步假設可能有很多,接著我們再依據不斷送上來的最新訊息逐步將不對的假設推翻,最後留下來的就是最符合由下而上資訊及現有背景知識的最佳答案。如果形成不了假設,便看不見應該看到的東西。


不可能無中生有

這是為什麼對於不熟悉的東西,我們會視若無睹。許多訊息都在環境中,但是如果沒有背景知識,無法形成假設,就變成有「看」卻沒有「到」。魔術師在表演時就常引導觀眾形成假設,並藉此誤導觀眾看不到應該看到的東西。

閱讀可以活化神經迴路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閱讀可以激發想像力,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力,而想像力又與背景知識有關。因為要「無中生有」非常困難,至少要有一點點的根據,才可能捕風捉影,而這一點點的東西就是背景知識。

我們從一七三年義大利畫家Filippo Morghen想像中的月球世界,就可以知道想像力與背景知識的關係。在這張圖中,月球人划的是威尼斯運河船,住的是掛在樹梢的南瓜屋,所有東西都是畫家所熟悉的,他只是從生活周遭熟悉的東西出發,發展他的想像力,就好像我們說一個人不可能夢到他完全沒有看過的東西一樣。沒有見過汽車的人怎麼夢都不可能夢到汽車,沒有任何知識的人怎麼想像也不可能全部虛構。


因此,閱讀提供了想像的背景知識,從而提供了創造力的基地。創造力強的人,通常背景知識也很廣博。寫《侏羅紀公園》的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能成為暢銷科幻小說作家,就是因為他有豐富的生物科技背景。他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又在加州聖地牙哥的沙克研究所做過研究員,因此寫出來的小說有真實性、不離譜,才能吸引讀者。

人沒有看到鳥就不會想到飛,沒有事實根據的想像不可能形成創造力。廣泛的閱讀打開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可以從書中描繪的別人經驗中,修改我們的設計,從而創造出新的東西。如果沒有透過閱讀,達到知識傳承,每一代都得「重新發明輪子」的話,人類的文明是不可能累積或進步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s2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