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讀經 品德教育當童謠
【聯合報╱本報訊】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兒童讀經活動在台灣發展已有15年,不僅學校外的機構熱心推動,校園內也漸漸接納,認可讀經對小朋友的學習有正面助益。

四書五經原為中國讀書人最重要且基本的學問,被科舉考試弄到僵化後,民國元年第一任教育部長蔡元培一聲令下,中小學堂裡的讀經科就一律廢止,師範院校也停止培養讀經教師。此後,白話文運動起,四書五經就隨著全盤西化的潮流而被束之高閣。沒想到八、九十年後,這些章句又重現在童子朗朗讀書聲中。

有人反對兒童讀經,認為讀經不理解只背頌,流於填鴨式的學習,違反當代的教育理念。最早推動兒童讀經運動的王財貴教授並不以為然,他主張兒童在13歲以前,善於直覺與記憶,不善思辨與理解,讀經就是要兒童先學會背頌,深入記憶,等長大之後,再來反芻理解即可。

當代西方詮釋學研究可以找到一個相應的觀點:語言原來先是說的,後來才是寫的;因此朗讀背頌的學習,比識字閱讀更根本也更容易。大家普遍學不好英文,就是因為念頌得太少,沒有聽覺的記憶。

也有人認為四書五經的內容偏傳統舊思想,未必適合當代。其實,以儒家為本的中國傳統思想,重視根據人倫關係建立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並不過時。

以目前大家疾呼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來看,讀經恰恰可以作為品德教育的方法,它雖然古老,卻是有效的方法。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推廣讀經活動的班級或校園,多數學生氣質明顯改變,性情較平順,懂得管理自己,學習力增強,並且勤學守規。這是因為所背頌的內容多為行為規範,久了自然而然會產生潛移默化效果。父母親如果把平日帶幼兒或小朋友念讀「小貓叫、小狗跳」,「小老鼠,偷油吃,下不來…」的時間,換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或是「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把弟子規當作童謠一起念,是否品德教育即可開始於無形,深植於兒童的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s2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